你是否想过一剂中药是如何从药材变成成品的?在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的一家制药企业,传统的中草药生产方式正在被智能化、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所取代。生产线上,药液自动滴灌,智能打包的药箱自动升入仓库,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,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场景正在改变中医药生产的面貌。
走进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清洗消毒、滴灌、贴码、打包、运输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。十多米长的生产线上,所有的操作一气呵成、分秒不差。公司副总经理魏军锋和记者说,今年又增加了3条智能生产线条生产线进行‘倒班制’,生产效率明显提升。以前日生产9.6万盒产品,现在达到日生产近15万盒。
每个生产环节都经过了优化设计。贴标环节用高速摄像头实时监控,察觉缺陷立即报警并自动剔除。包装环节配备了赋码系统,能轻松实现产品全程追溯。魏军锋形象地比喻说:‘现在经脉顺畅了。’
在甘肃泰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,一台膏药摊药机12小时左右可产出4万张膏药,产量是传统生产的基本工艺的6倍。为客服药材比例不好掌握、炼熬膏药火候难以把控等难题,企业自主研发了自动化炼膏设备和自动化摊膏设备,生产实现全流程自动化。生产周期缩短的同时,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。
泰康制药负责人王锡银表示,‘现在年产量能达到3000万张。’在此基础上,企业计划打造智慧云端,将全国的销售信息、订单数据集纳到大数据库中,完善上下游的数据链,进行智慧化管理。
发展中医药,传承与创新都一定要做好。武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科科长魏晓琴表示,中医药智能化发展有助于规避传统生产方式周期长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,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武威市去年完善了特色医药产业链发展重点项目清单,今年将逐步加强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,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,鼓励企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,推进当地优势产品二次开发,支持企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提升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,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。
在中医药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,甘肃武威的制药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篇章。科技赋能不仅让中药生产更加高效和精准,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你对中医药智能化发展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